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慎重对待抗生素
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全球监测报告指出,抗生素耐药性再也不是对未来的预测,而是全世界正在发生的现实,而且正在威胁人类治疗医院和社区普通感染的能力。如果不紧急采取协调行动,全世界就可能会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几十年来可以治疗的普通感染和小伤会再次变得致命。
产生耐药的三大祸源
抗生素耐药问题被视为与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同等重要的全球性挑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与人类错误的行为脱不了关系。以下三种行为是耐药祸源:
1、乱服药:很多人把抗生素当作“万能药”,一旦发烧、咳嗽、嗓子疼就会吃点,甚至还有人常服抗生素“防病”,这些都是用药误区。自行服用不适合的抗生素不仅耽误病情,还会增加耐药风险。
2、医疗机构用药不当:一些基层医务人员专业素质有限,一味迎合老百姓求医时“钱别花太多,但见效要快”的心理,从而使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输液这“三素一汤”成为很多基层医院开药的标配。
3、养殖业无序使用:降低死亡率、加快繁殖速度,在畜牧养殖业中盲目、过量用药的情况比较突出,使用禁用抗菌素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如动植物存在抗生素残留,人们吃了这些食物,就相当于吃了“二手抗生素”,耐药性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遏制细菌耐药性与每个人都
细菌耐药性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防控细菌耐药问题绝不只是国家和医生的行为,每个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全社会各个层面都可以采取行动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并限制其传播。国家和政府应该进行持续强有力的公众和医生宣传教育,强调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并改变不必要抗生素的潜在需求;加强行政管控和感控参与,依靠信息化系统,实现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逐步完善由感染科医师、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临床药师组成的三大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推进抗生素针对性使用;从长远来看,重新评估医学和药学专业课程是有着必要性和积极意义的。卫生工作人员应保证手、器具和环境清洁来预防感染;同时,确保病人及时接种所需疫苗;当发生疑似细菌感染时,通过细菌培养和检测进行确认;只有在确实需要时才开具和分发抗生素,在合适疗程开具和分发合适剂量的合适抗生素。作为普通公众应经常洗手,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密切接触病人并及时接种所需疫苗来预防感染;仅使用获得认证的卫生专业人员开具的抗生素,始终按照处方全程服药;不使用剩余的抗生素,不与他人共用抗生素。
今年8月,中国颁布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对此世卫组织表示赞扬。施贺德指出,世卫组织鼓励所有成员国积极参与宣传活动,提高全球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促进社会公众、卫生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采取最佳措施和行动,控制细菌耐药的继续发生和扩大。
感冒滥用抗生素,终将无药可用
导语
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保护生命健康。
近期气温低,阴雨还伴有大雾,不少人得了感冒,便自行去药房买些抗生素服用。
抗菌药物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的作用,可显著降低机体伤口的感染率和死亡率。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不规范应用抗菌药物导致的耐药问题,已使某些抗菌药物对致病微生物“束手无策”。最终危害是,人类在应对感染性疾病时,可能真的将面临“弹尽粮绝”。究竟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才能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宝宝感冒妈妈自行“当医生”
4岁的薇薇感冒了,吃了两天感冒药也不见好转,年轻的妈妈便带薇薇到附近的诊所输液,打了两天“青霉素”(具体药名不详)后,薇薇的烧退了,咳嗽症状也暂时得以控制。可是过了两天后又开始咳嗽,服用止咳药后,不仅症状没有得到缓解,还有加重的趋势。妈妈随即带薇薇来到长沙市第三医院就诊。
经过抽血化验检查,薇薇被确诊为支原体感染,医生给薇薇开了盒阿奇霉素混悬剂,并交代薇薇妈妈每天只需让孩子服用1次即可,可以与食物同时服用。3天后,薇薇完全康复了。
“抗菌药物是把双刃剑,患者不能凭经验用药。”刘丽华表示,孩子生病了,不会也不懂如何描述身体状况,任由家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凭经验用药,再加上父母在家自行给孩子用药时,也不看说明书,只要是“发热咳嗽”,全靠“抗生素”,甚至有的家长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用“最好的,效果最强的药”,导致目前抗生素使用不当,甚至滥用的现象日益突出。
久而久之,抗生素将无法杀灭或有效抑制细菌,导致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加,“超级细菌”诞生,届时恐将无药可用。
抗菌药物是把双刃剑切莫乱用
刘丽华指出,抗菌药物是双刃剑意味着,对症用药,可以防治疾病;不合理使用或滥用,不仅副作用明显,导致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加,损害患者健康,还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针对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抗菌药物,大致可分成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两大类,其中包括以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常见的家庭常备药。每一类都有自己对症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疾病、细菌等,使用不同的药物。
值得提醒的是,目前尚没有哪一种抗菌药物能杀灭所有的细菌,也没有哪一种药物是万能的。因此,充分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合理用药,是避免细菌耐药产生的重要环节。
比如上述病例中提到的阿奇霉素,就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生殖系统感染等,尤其是支原体感染,由于其疗效肯定,常常作为首选药物。
青霉素类药物,对于敏感菌所致的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依然有效,如果患者是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阿莫西林就有点“力不从心”。
抗菌药物滥用严重者将危及生命
如果将口服的阿奇霉素按照不同剂型细分,可分为片剂、颗粒、胶囊、混悬剂、糖浆等十几种。从服用方法上讲,阿奇霉素的片剂、颗粒、胶囊等,宜选择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此时药物能被人体最大程度吸收,从而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其缺点是可能引起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而更加适用于小孩服用的混悬剂、糖浆,则可以与食物同服,因为食物并不影响这两种制剂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程度,同时还能减少该药物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选择抗菌药物时,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即使家中备有药物,也应在服用前到正规医院确诊病因后,听从医生建议,由医生决定是否使用、使用哪一种以及如何使用等,而不是自己“下诊断、开处方药”。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不要随便停药或间断用药,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做到不随意减量或过量使用。刘丽华忠告大家,一定不要盲目“自我诊断、凭经验用药”,这样极易导致抗菌药物的误用、滥用,严重者将延误最佳治疗时期,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我们对耐抗生素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开始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此前的估计,每年至少有200万美国人感染了具有抗生素抗药性的疾病,并导致约2.3万人死亡。而欧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ECDC)也在欧洲抗击抗生素耐药觉醒日当天发布报告提醒人们,使用过多的抗生素会让细菌出现抗药性,产生无药可医的“超级细菌”。
ECDC在报告中指出, 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碳青霉烯平均耐药水平已从2012年的6.2%上升至2015年的8.1%。CDC此前曾指出, 肺炎克雷伯斯菌会影响免疫力低下的住院病患,“可引起不同类型的感染,包括肺炎、血液感染、伤口、手术部位感染及脑膜炎等”。 目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已非常普遍地出现在全球各地。
欧盟委员会健康和食品安全司的Vytenis Andriukaitis表示:“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如果我们不解决的话,我们将回归到连最简单的医疗手术都无法完成的时代,器官移植、癌症化疗或重症监护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ECDC也带来了一些好消息,目前已有六个国家的抗生素使用量已出现下降。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水平在2012年-2015年期间已出现明显下降。
教您正确使用抗生素
一、 什么叫抗生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抗生素是对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各种微生物具有杀伤或抑制作用的一类药物的总称。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强有力的武器。1928年,一个外国人弗莱明在实验室偶然发现能杀死细菌的青霉素,命名为“盘尼西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能使伤兵因为伤口感染而导致的死亡大大降低,成为非常稀罕和贵重的药品,英国首相邱吉尔曾经下令青霉素“必须给最好的军队使用”。链霉素的作用更是神奇无比,被人们称为成为结核的“克星”,使以往治疗无望的结核病人得以治愈。随着新抗生素的不断的被发现,白喉、猩红热、肺炎、梅毒等全部被抗生素遏制住,人们发现世界上那些最可怕的疾病突然失去了威胁,抗生素真是人类的大救星。
二、 医院患抗生素“依赖症”
由于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有良好效果,人们对抗生素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使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抗生素的滥用日渐突出,加上细菌对抗生素逐渐适应,抗生素的耐药问题随之严重起来。
在医院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滥用抗生素更为突出。抗生素已经成为最常用的药物,它涉及的病种广泛,几乎所有的科室都用抗生素来治疗或预防感染。我国各大城市每年使用抗生素的费用占医疗卫生总费用30~40%,居所有药物的首位。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合理使用的比例不超过50~60%。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三、社区“厚爱”抗生素
有人曾经调查人群应用抗生素情况,结果出乎意料之外,80%的抗生素是
在社区里使用的,仅有20%用于医院。社区如此“厚爱”抗生素是有原因的,我国抗生素是按非处方药物管理的,就是说普通老百姓可以不用医生开处方,随意在任何药房都可以任意买到抗生素。现在“大病上医院,小病找药店”,已经成为时尚的健康消费方式,抗生素已成为百姓家庭常备药,有个头痛脑热,着急上火都把抗生素当成首选的“灵丹妙药”。社会上方方面面都对抗生素大开绿灯,它的好处是便利了老百姓,由于公众对抗生素的使用和危害缺乏了解,这种过于便利,造成了抗生素在社区的滥用,
四、农业使用抗生素骇人听闻
上个世纪中叶有人发现抗生素有促进动植物生长和防治瘟疫作用,因此抗生素作为添加剂在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牧、水产养殖等行业得以广泛应用。欧盟一些科学家的调查披露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美国生产的抗生素约有70%用来作为生长促进剂饲喂动物。尽管欧洲、北美等国家从1996年以来,已经禁止在动物饲料中使用抗生素做添加剂,至今,美国的农民还把四环素、青霉素和链霉素之类抗生素加到饲料中,以促使牛、猪等抗病而快速生长。我国的情况同样严重,内国每年生产的喹诺酮(一类抗生素的总称),有一半用于养殖业,鸡蛋中含有大量的喹诺酮是不争的事实。
动植物中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是;
1、使人畜共患的致病微生物产生耐药性或产生变异的致病微生物直接传染给人。
2、导致一些微生物的基因突变,产生“超级细菌”或“超级微生物”,使原本对人类不致病的微生物变得对人类致病,如近年来传播的SARS和禽流感都是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
3、动植物是人类食物链中的一环,它们体内的抗生素随同进入人体内也可产生耐药性。农业滥用抗生素对人类的危害不容忽视。
五、 细菌为什么会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的根本原因。细菌
耐药已对人类构成严重危胁。
抗生素作用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时,大部分敏感微生物被杀死,而另一
部分微生物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获得等方式获得抗药性基因,产生新的抗药菌株或抗药微生物,这种抗药菌株的遗传基因既可遗传给后代,又可在不同个体间水平传播,并不断淘汰对抗生素敏感的菌株,选择出抗药性强的菌株并成为优势群体广泛传播。滥用抗生素,加快了细菌耐药的速度,而且细菌耐药性一旦形成,再感染其他的人,也具有抗药性,所以细菌的抗药性和耐药微生物的产生是对整个人类健康的危害,绝不是仅仅危害某些个人。
六、 抗生素有那些不良反应
我们把药物按正常用法和剂量使用时,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机体有害的反应叫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和细菌产生耐药性。表现症状几乎覆盖了人体所有器官和系统,许多口服抗生素会造成轻到中度恶心、腹部不适;还有的可引起严重的肝、肾损害;在血液系统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耳毒性导致听力损害;导致体内菌群失调继发霉菌感染;严重的过敏反应可以危及生命。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专门负责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所有中西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病例中抗生素占了总数的近一半,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排在各类药品之首。我国有近2000万听力障碍的残疾人中,一半左右是由于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等)造成的,我国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抗生素造成的占2/3以上。
七、 口服青霉素安全吗
青霉素是发生过敏反应最高的药物之一,口服青霉素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如阿莫西林、阿莫仙、青霉素V钾等。那么口服青霉素是否要作皮试。在几年以前,有些口服青霉素制剂的说明书曾经有过“服用前免皮试”的字样,这是及其错误和危险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99年6月发布文件明确指出,今后口服青霉素制剂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相关宣传资料上不得再出现免作皮试的字样,就是说口服各种青霉素制剂和注射青霉素一样,必须先作皮试。因为,青霉素过敏反应与用药剂量大小、给药途径无关,对于高度敏感者来说,极微量的药物就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和死亡。据国内统计:死于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病人中约有1/4发生于皮试时。
八、后抗生素时代-人类与细菌共舞
值得强调的是抗生素滥用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是一个极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WHO(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警告:过去50年来世界各国医学界和农业滥用抗生素造成危机,致使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长,一些有效的抗菌药物不断减效甚至失效。1~2年就出现新的耐药菌株。使一些现在很容易治疗的疾病都会变成致命的杀手,导致更多的病人死于可以治疗的疾病。专家警告:抗生素的危机和艾滋病一样严重,估计2015年以前,人类将对所有的抗生素产生抵抗。人类面临的困境是对感染性疾病“无药可治”。
九、正确使用抗生素
1、 生素不能随便买:感染是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病人很难区分,更不
清楚那些抗生素敏感,有那些副作用,这种诊断不明,随意买药服用的习惯有很大的风险,也是造成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
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自2004年7月1日起全国各种抗菌素在零售店必须凭医师的处方才能销售和购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能够规范社区的抗生素使用。
2、 抗生素治感冒不灵:感冒及不明原因发热多半是病毒引起,不合并细菌
感染不必用抗生素。处理: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清淡饮食,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清热解毒中药及对症处理等。
感冒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素:1、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烧,细菌培养出致病菌。2、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出现咳嗽,有脓痰等气管炎、肺炎等征兆者,经常患扁桃体炎者。3、六个月以下婴儿(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3、恨病也不能乱吃药:感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根据感染的病
原体种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病人的机体状态及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抗菌谱、对机体的影响等综合因素考虑选药。原则:“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能口服不打针,能肌注不静脉。
4、 莫以价格高低论疗效:不要看广告,赶时髦吃药,“好药”“贵药”效果
不一定好,药物疗效取决于是否对症,合理,病人的顺应性是否良好等而不是药物的价格。不要开口要药,干挠医生的理性选择。
5、 合并用药毒性大:联合用药不等于疗效相加,不正确的联合用药可能疗效
降低,但不良反应增加。适应症:一种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型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等。
任何药物包括抗生素都是双刃剑,没有一种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抗生素是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保护神,但是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滥用使抗生素走向歧途,在与感染性疾病的长期斗争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深刻反省,我们应该明白:永远不要低估感染性微生物的能力、破坏性和极强的适应性。人类不可能完全消灭致病微生物,聪明的选择是正确使用抗生素,尽可能与细菌和平共处。
使用抗生素的9个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评论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1486号
京卫网审[2013]第0193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