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CIT2015高润霖院士专访:如何成为一流研究中心

高润霖院士指出,论文质量是衡量研究中心水平的标准之一,一流研究中心还要求具备一定规模。除此之外,成为一流研究中心的其他要素包括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加强转化医学研究、数字化管理、推动医疗改革,其中人才是第一要素。应用基础研究的选题多来自临床,产出研究成果后要通过[详细]

CIT2015韩雅玲院士专访:怎样成功地开展临床研究

韩院士强调,科研选题应来自临床需求,I-LOVE-IT Ⅱ研究就是在临床需求驱动下进行的抗栓策略创新性试验。I-LOVE-IT Ⅱ研究全文发表在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心血管介入分册》上,杂志主编Spencer King教授称赞道,I-LOVE-IT Ⅱ研究是“从模仿走向创新的中国临床研究”...[详细]

海外专家访谈

William Wijns教授诠释C. I. T.

Cooperation, Innovation and Tr[详细]

Martin B. Leon教授谈对CIT未来期许

我想强调一下教育和培训在提高医[详细]

访谈Gary S. Mintz 教授

CIT所设置的会节非常利于将世界介[详细]

专访Roxana Mehran教授

CIT可谓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好的会[详细]

专访Patrick W. Serruys教授

到了2009年,我不再示教,因为中国[详细]

专家报告

CIT2015:Leon教授全体大会谈TAVR进展

CIT2015专题报道! 在全体大会上,Leon教授对TAVR在2015年争议和最新进展的清晰梳理,令与会者有幸收获全景。 处于CIT这个关注创新的平台,我们首先要了解,究竟什么是突破性技术?Le[详细]

杨跃进教授:中国TAVR现状及未来

杨跃进教授介绍,根据PARTNER研究5年随访结果,对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与传统标准治疗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0.7%对50.8%(1年随访)、[详细]

孔祥清教授谈中国介入创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今天上午的介入创新论坛上,众多国内外专家就介入创新的全球化机遇和挑战、如何进行转化研究、怎样加快医疗器械审批、介入创新如何转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据孔祥清教授介绍,近年来中[详细]

CIT2015:高危PCI术前 需考虑患者是否适合手术

我认为,在进行高危PCI术之前,医生需要着重考虑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术,若需要手术应计划好手术具体应该怎样执行。适合性参数、临床结局、患者期望结局、资源利用率这4个因素互相影响[详细]

我如何处理分叉病变——建立复杂分叉病变标准

临床经验提示,没有两个分叉病变是完全相同的,不存在一种治疗策略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分叉病变患者。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及对技术的优化是确保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对于大部分简单[详细]

CIT2015:听青年医师说如何做科研

作为CIT推出的重点及亮点学术活动之一,CIT 2015继续设置了“CIT青年医师研究奖”,以发现及鼓励在心血管介入临床和研究领域有突出表现的青年医师,促进中国心血管介入领域学术水平的[详细]

CCI-CIT2015中国特刊:介入心脏病学临床研究新进展

4Zhan GAO等学者公布了新型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hawk支架)置入后2年临床结果。7Hongmei LAI等学者发现,入院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可预测STEMI患者行PCI的血栓[详细]

CIT精彩病例

CIT精彩病例:IABP联合ECMO治疗顽固性心源性休克

患者男性,60岁,主因突发胸痛、胸闷伴大汗2小时就诊。血压70/50 mmHg,心率109次/分,双肺广泛湿啰音;心电图提示aVR导联ST段抬高0.4 mv,Ⅰ、aVL、V1~V4导联ST段抬高0.4~1.0 mv,Ⅱ、Ⅲ、aVF、V5~V6导联ST段压低0.2~0.7 mv;肌钙蛋白I(cTnI) [详细]

CIT精彩病例:高龄患者经肱动脉辅助下干预前三叉病变

CIT2015专题报道! 患者男性,88岁,因胸痛伴呼吸困难15小时来诊,以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收入院。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脂病史。心电示波窦律,双肺呼吸音粗,散在干啰音,双肺底可及湿啰音。入院心电图示V1~V6导联T波倒置[详细]

CIT精彩病例:PCI术后室间隔穿孔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并不少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2%~2%,一旦发生,病情凶险,病死率为90%~95%。笔者报告了1例高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2小时发生室间隔穿孔,并快速进展为急性肺水肿,监护室团队在[详细]

EuroPCR at CIT专场论坛特色

Christoph Naber教授谈EuroPCR at CIT专场论坛特色 《中国医学论坛报》:EuroPCR at CIT专场围绕两个话题展开[怎样治疗分叉病变患者、怎样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您怎样看待这两个话题? Christoph Naber教授:我认为这两个话题[详细]

CIT2015有哪些高清手术演示?

也有医生对手术演示持质疑态度,认为这种形式可能造成术者分心,对患者安全无益等。BRS并非完美,其厚度接近市场主流药物洗脱支架厚度的两倍(150 μm对81 μm),导致内皮剪切力降低、血小板激活、血栓风险增加等。[详细]

中国原创研究

CIT2015:韩雅玲院士报告NeoVas首次人体研究

CIT2015专题报道! 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的设计理念是,在完成支撑血管的使命后缓慢降解,并完全被组织吸收,理论上能规避永久性支架的副作用。目前国内外有多款BRS正在研发中,有的已进入临床试[详细]

CIT2015:霍勇教授揭晓DRAGON研究结果

I-LOVE-IT 2研究亚组研究今日上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在全体大会上揭晓了I-LOVE-IT 2 研究亚组分析结果。DRAGON研究的主要终点为12个月时无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比例(MACCE free rate[详细]

CIT2015:徐波教授揭晓I-LOVE-IT2研究亚组分析结果

I-LOVE-IT 2研究亚组研究今日上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在全体大会上揭晓了I-LOVE-IT 2 研究亚组分析结果。霍勇教授认为,该研究的价值在于为目前出血并发症较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详细]

获奖结果

CIT2015“最具教育意义病例竞赛”谜底揭晓!

每年CIT的病例讨论都让参会医生们收获颇丰,今日上午六场并行的“最具教育意义病例竞赛”更是精彩不断。经过激烈比拼,以下选手报告的病例脱颖而出![详细]

CIT2015:本年度Chien基金会讲师奖揭晓

Gregg W. Stone教授一直是全球PCI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为帮助和促进全球PCI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Stone教授因在PCI教学和推动其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获得本次Chien基金会讲师奖,在今日下午的全体大会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详细]

CIT2015:大会秘书长徐波教授谈学术亮点

经过十二年的锤炼,CIT作为“展示中国心血管介入治疗原创研究成果平台”的意义日趋突出。③郑哲教授报告的评价中国复杂冠脉病变患者治疗策略选择适当性的大规模、前瞻性注册研究结果;[详细]

CIT2015:哪些酷炫介入新技术与器械即将登场

 CIT一个鲜明的特色是引入创新性技术并且推动其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明天开始,CIT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新技术?近些年备受关注的生物可吸收支架(BRS)、药物涂层球囊(DCB)、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射频消融[详细]

评论

主页 | 广告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1486号

京卫网审[2013]第0193号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