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韩国回应中东呼吸综合征为何传入中国

作者:伊文 来源: 财经网 日期:2015-05-31
导读

         国家卫计委29日通报,广东省惠州市出现我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病例。这种类似于非典的病毒,从中东蔓延到亚洲,现在进入了我国。 患者是一名韩国男性,26日进入我国,目前已经被转送到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目前尚不能排除他的密切接触者有被感染的可能。国家卫计委已派出专家组赶赴当地指导协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关键字:  中东呼吸综合征 |  

        国家卫计委29日通报,广东省惠州市出现我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病例。这种类似于非典的病毒,从中东蔓延到亚洲,现在进入了我国。

        患者是一名韩国男性,26日进入我国,目前已经被转送到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目前尚不能排除他的密切接触者有被感染的可能。国家卫计委已派出专家组赶赴当地指导协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韩国人K先生,既然已经有了中东呼吸症的症状,为何还会离开韩国来到中国?面对这样的质疑,韩国保健福祉部也做出了解释称,这名患者在此前的就诊中并没有告知他和确诊患者有过接触。

        5月25日,第二次就诊时,这名密切接触者的夫人才向医生告知,其夫为中东呼吸综合症的确诊患者,但这名韩国人没有听从医生的劝告,执行离境。尽管做出解释,但韩国保健福祉部仍然面临舆论的指责。对此,保健福祉部疾病管理本部正在采取补救措施。韩国保健福祉部疾病管理本部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将此事通报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的防疫机构,以便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

        本月20日,韩国卫生部宣布发现韩国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这名男子此前刚刚从巴林回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死亡率高,但是人际传染性较弱。因此专家判断,中东呼吸综合征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比较低。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与非典病毒同属冠状病毒,传染性不如非典。今年2月,沙特卫生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海湾地区90%的骆驼都携带有中东呼吸综合症新型冠状病毒,与携带病毒的骆驼近距离接触,1米以内的距离就很有可能被感染。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5月25号的通报,2012年9月至2015年5月25日,全球共有24个国家累计报告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病例1139例,其中431人死亡。

科普:中东呼吸综合征该如何防

        如今,中东呼吸综合征已经在中国“敲门”,我们该怎么办?

        先看看世界卫生组织在应对这种病毒方面有何建议。世卫组织此前通报说,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早期症状与其他呼吸道感染一样,不具有特殊性,因此无法早期确诊,目前各国也没有找到针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特效药物和疫苗。因此,预防和控制这种病毒的传播尤为重要。

        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是一种冠状病毒,与曾在中国肆虐过的“非典”(SARS)病毒接近,病毒可能来自骆驼。自2012年首次发现中东呼吸综合征以来,世界各国共向世卫报告了1134个病例,其中包括至少427个相关死亡病例,绝大多数出现在沙特阿拉伯境内。

        与面对“非典”一样,医疗机构是防控重点。世卫组织建议,医生、护士在治疗或护理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人时,除采用标准防护措施外还应加强防范手段,以避免沾染患者的飞沫。在面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医护人员应另外采取接触防护和眼部防护措施。由于在检查或治疗这类患者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液态或固态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因此要采用戴特殊口罩等空气防护措施。

        对于普通人,世卫组织建议,糖尿病、肾衰竭、慢性肺病患者和免疫力弱者更容易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这类人员在到访可能有病毒流行的农场、市场或者牲口圈舍时,应当避免与动物密切接触,尤其是骆驼。

        此外,世卫组织还建议注重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比如,在接触动物前后都要立即洗手;避免触碰染病动物,不要接触骆驼尿;不喝生骆驼奶,不吃没有烹饪熟的骆驼肉。目前,这种病毒的人际传染能力并不强,只有与患者密切接触才可能通过飞沫、体液等传染。

        沙特的经验教训表明,近几年来,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每年10月开始加重,一直持续到来年4月,这段时间沙特气温相对较低,疫情较活跃。但进入6月,该病毒受高温抑制而进入平缓期,感染病例较少。

        今年以来,由于沙特频频发生医护人员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沙特医疗机构强化了对病毒感染者的隔离和防控措施,设置专门医院或病房收治感染者,以减少病毒传播风险。与此同时,沙特卫生部门对公众加大预防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宣传力度,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短信向公众普及预防知识,提醒公众勤洗手、避免接触疑似患者和骆驼。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医学论坛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