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

【盘点】2020年3月5日Blood研究精选

作者:佚名 来源:Medsci梅斯 日期:2020-03-09
导读

         2020年3月5日Blood研究精选

关键字:  Blood 

        【1】本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III/IV期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9003127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本妥昔单抗(A)联合AVD(阿霉素、长春新碱和达卡巴嗪,A+AVD)疗法较一线ABVD(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和达卡巴嗪)疗法可改善III/IV期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患者预后。

        ECHELON-1研究中,1334位III/IV期CHL患者被随机分至6个疗程的A+AVD组(664位)或ABVD组(670位)。2个疗程后予以一次PET扫描。中位随访37个月时,A+AVD组和ABVD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83.1%和76.0%;60岁以下的PET2(+)患者的3年PFS率分别为87.2%和81.0%。在采用A+AVD治疗的60岁以下的PET2(+)患者中,也观察到了有益的趋势,3年PFS率为69.2%(ABVD治疗的为54.7%)。在意向治疗人群中,A+AVD治疗的有益趋势似乎与疾病分期以及预后风险因素无关。在持续随访过程中,78%的采用A+AVD治疗的周围神经病变(PN)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或改善(ABVD治疗的为83%)。

        【2】Fc-修饰型抗PF4-NET复合物单克隆抗体KKO明显改善脓毒症预后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9002329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而中性粒细胞释放由组蛋白和有毒抗菌蛋白组成的胞外中性粒细胞陷阱(NETs)来捕捉病原体,但与此同时也会损伤宿主组织。事实上脓毒症患者往往NET负荷严重,发病时进行NET释放干预对预防NET相关损伤可能无效;而加强NET降解可能会释放捕获的细菌和有毒的NET降解产物(NDPs),影响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认为稳定NETs和隔离NDPs或可加强脓毒症的治疗,并发现血小板因子4(PF4)可紧密结合NET,从而增强其对脱氧核糖核酸酶I的抵抗力。PF4可增强NET介导的细菌捕获,减少NDPs的释放,提高脓毒症小鼠模型的预后。给予与PF4-NET复合物结合的单克隆抗体KKO可进一步增强对脱氧核糖核酸酶的抵抗力,但该抗体的Fc段可激活免疫反应,抵消对脓毒症的任何保护作用;而Fc-修饰的KKO,不会诱导任何负性预后。采用这种抗体治疗可放大PF4的效应,减少NDP释放和细菌扩散,提高脓毒症小鼠模型的存活。

        【3】通过靶向CD19和TIM3的双特异性CAR T细胞根除AML细胞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9002779

        嵌合抗原受体(CAR) T细胞通过靶向CD19从根本上改善了B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的治疗,但这方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方面尚未突破。

        近期,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序列肿瘤选择性抗体和抗原检索(STAR)系统,以快速分离多个纳米体(Nbs),这些纳米体既能优先结合AML细胞,又能增强CAR T细胞的抗AML效益。STAR-分离的Nb157,特异性结合CD13,在AML细胞中高表达,CD13 CAR T细胞可有效的清除体内外的AML。CD13和TIM3的双特异性CAR T细胞,可在AML白血病干细胞中表达上调,可根除患者来源的AML,而且对人骨髓干细胞和小鼠模型的外周髓系细胞的毒性大大减弱。

        【4】红细胞微泡激活接触系统激活凝血因子IX的两条途径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9001643

        储存损伤诱导的红细胞衍生微泡(RBC-MVs)通过支持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组装来促进凝血。近日研究人员评估了储存损伤诱导的RBC-MVs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中的每个酶原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采用凝血酶生成(TG)试验评估了它们在血浆中启动凝血的能力。

        RBC-MVs直接激活凝血因子XII(FXII)或前激肽释放酶,但不激活FXI或FIX。RBC-MVs可在正常混合血浆和FXII缺陷或FXI缺陷的血浆中激活TG,但在FIX缺陷的血浆中不能激活TG,提示替代通路绕过了FXII和FXI。有趣的是,RBC-MVs以前激肽释放酶依赖性方式生成FIXa。相似的是,纯化的激肽释放酶可在缓冲液中激活FIX,在正常混合血浆和FXII或FXI缺陷的血浆中启动TG,但不能在FIX缺陷血浆中启动TG。在正常混合血浆中,通过玉米胰蛋白酶抑制剂和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双重抑制FXIIa和激肽释放酶需要消除RBC-MVs诱导的TG,而仅抑制激肽释放酶(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就足以消除FXII缺陷或FXI缺陷血浆中的TG。将RBC-MVs加热至60℃,维持15分钟或用胰蛋白酶预处理可消除TG,表明微囊泡相关蛋白(s)的存在是接触激活所必需的。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医学论坛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