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标准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CAD)患者相比,既往外照射治疗的CA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其短期和长期的死亡风险均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既往EBRT为PCI术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与标准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CAD)患者相比,既往外照射治疗的CA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其短期和长期的死亡风险均增加。
克利夫兰诊所心脏和血管研究所的Milind Y. Desai博士和同事对314名连续PCI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观察性研究。患者分两组:体外放射治疗的CAD组(EBRT;n = 157)和以前没有EBRT曝光的CAD患者(对照组;n = 157)。研究以全因死亡率为主要终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次要终点。
在平均随访6.6年后的年内,发生了101例死亡。EBRT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9(59%)例和42 (42%)例(P = .04)。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以前的EBRT和全因死亡率存在持续性的关联,并且是独立的(HR = 1.85; 95% CI, 1.21-2.85)。
其他独立增加全因死亡率的因素包括球囊血管成形术或BMS置入位置 vs.DES置入位置(HR = 2.5; 95% CI, 1.61-3.97)、SYNTAX得分至少11(样本中位数;HR = 1.99;95% CI,1.32-3.04)、心功能III级或IV级(HR = 1.83;95% CI,1.15-2.91)、吸烟史(HR,1.88;95% CI,1.1-3.09)和年龄65岁以上(HR = 1.7;95% CI,1.07-2.07)。
69例患者发生了心血管疾病死亡,EBRT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7 (54%)例和32 (46%)例。此外,EBRT组63%的死亡(n = 37)被确定为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原因。调整年龄、性别、NYHA心功能III级或IV级、SYNTAX得分和PCI类型后的非匹配分析显示,以前的EBRT暴露是心血管死亡率的持续性独立预测因子(aHR = 1.7; 95% CI, 1.06-2.89)。
研究结果表明,既往EBRT为PCI术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copyright©医学论坛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